泰国情降报复,做了泰国情降
近期有许多善信都在问泰国情降报复的相关问题,今天小编从4个方面来进行解答!大部分读者对泰国情降报复(做了泰国情降)有一个充分的了解
4条解答
一.泰国情降能挽回分手的感情重新复合吗
感情就如镜子,一旦出现破裂或裂痕,就再也无法回到从前了。
所以不要事后想着去挽回,只有事先保护好感情不让它破碎才行。
事后怎么补也不可能再圆满。
既然分手了为什么还要挽回来呢?我现在都恨我当初自己那么傻,还想着试图去挽回,但是这根本就没必要,既然你这么说了,就说明,这件事应该你不是提倡者,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他不想要跟你好了,那咱们又为什么还要贴他们呢?咱们又不差?既然他觉得不合适,那咱们就潇洒的离开,这样难受的会是他。
然后咱们就努力壮大自己的能力,将来有一番作为不是对他最好的报复么?
二.周海潮爱小晚为何还虐打她影视馆
周海潮对余小晚这个女人容忍了很多,爱而不得的他付出了很多事情,然而始终得不到回应,他将余小晚绑架了之后,对她进行残忍的报复,发泄内心的不满,心里已经扭曲到极致。
周海潮虽然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人,但是对余小晚还是真心的,不管怎么样都把她放在手心里,尽管她当面放走了陈山,也只是心疼她,没有做出什么过火的事情。
然而余小晚冒着危险去烧毁一些重要资料的时候,却遭到绑架。
余小晚被绑架之后,遭到无情的虐待和暴打,脸上和身上伤痕累累的,看了之后十分心疼。
三.180万同款渣男正在悄悄祸害女性 揭秘恋爱中的心理陷阱
距离2019年还有 49 天 –
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设为星标吧
来源:壹心理,ID:yixinligongkaike
01
每个人,都可能成为 PUA 的受害者
前不久播出的节目《和陌生人说话》里,有两个女生令我印象特别深刻。
第一个女生吴茗,26 岁,4 年前在一次兼职中遇见了前男友李坤。
但那却成为她人生中至今为止最痛苦的时刻。
李坤是个瘦瘦高高,挺斯文的人,对吴茗很好,经常会请她吃饭。
相处一段时间后,李坤向她表白了。
“你有男朋友吗?”
“没有。
”
“那你过来,我言传身教。
”
于是两个人在一起了。
但是吴茗发现,李坤并不是只有她这一个女朋友。
因为情人节时他买了很多份巧克力,却只给了她一份。
她看见他的电脑里有和很多女孩的亲密照。
她去翻了李坤的微信,里面还有很多他去问别的女孩,要不要做他女朋友的聊天记录。
发现实锤的时候,她当时就没了力气,坐在那里开始哭。
那是她第一次接触 PUA。
PUA 是什么?
PUA 全称 Pick up Artist,一开始是为那些内向腼腆、不懂沟通的男孩而设的。
如果有那么一个男生,愿意为喜欢的女孩去学习心理学和社交技巧,是很好的事情。
但 PUA 在国内却渐渐成为了一群人玩弄女性情感、控制女性精神的手段,成为中国当代社会的一大精神毒瘤。
据百度百科数据,截至今年五月,多家知名网站上的 PUA 会员数量已达 182.3 万人。
在这些人眼里,作为男人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 —— 就是 “一夜能推倒多少个妹子”。
不上班,不工作,每天在群里和导师研究如何快速和女生上床,并从她们手里骗钱;
把女性当成仆人和宠物,对她们进行洗脑打压,唆使她们去自杀;
故意把艾滋病传染给漂亮妹子,并以此为荣;
有人 2 年推倒 400 个女生,同时谈 17 个女朋友,一周推倒 2 个人,将性爱视频、接吻照片上传到 PUA 学员群中相互点评……
就比如享妞等 PUA 等机构甚至推出收费 到 的课程教男生约妹、鼓励自杀、宠物训练、精神控制之类的反人性课程,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掌控感。
有人觉得,「我又不是不带脑子谈恋爱,这种事情应该轮不到我吧?」
事实上,PUA 的影响范围远比你想象中要大很多,一个没有防备的人,根本毫无胜算。
因为他们下手是专门瞄准每个人被爱的需求。
刚上大学想要谈恋爱,希望找一个三观相近的人一起;
工作之后觉得孤单,想要找一个人并肩战斗;
到了二三十岁还找不到男朋友,面对来自家人的催婚、面对朋友的幸福婚姻……
无论你学历高还是低,无论你富裕还是贫穷,无论你性格长相如何,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。
我们必须意识到,这并不是少数人才可能有的遭遇。
每个普通人,都可能成为 PUA 的受害者。
02
我被骗后,不希望任何女生再因此上当
最信任的人,竟然是个假造的人设,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实。
当吴茗发现她的男友和她认识的那个形象判若两人,并且欺骗了她的感情时,她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,报复他,杀了他。
「我想杀了他。
我想与他同归于尽,与他们同归于尽。
」
怎么可以让这种人逍遥快活,去祸害其他女孩?
吴茗去找过律师,但是感情的事你情我愿,而且也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,很难告得成。
她把截图打包发给李坤的亲友,得来的只是 PUA 群友的集体谩骂和骚扰。
微信、私信、短信、电话全都被轰炸,吴茗状态越来越差,后来严重到只要遇见一件小事,就会忍不住嚎啕大哭。
当你越信任一个人时,就越容易被他的欺骗毁灭。
这种不安感,甚至让她很难再去相信其他人,如果谁对她好一点,她就会怀疑对方是不是 PUA。
另一个女孩孔唯唯,是反 PUA 组织的负责人。
她的一个内向的朋友接触 PUA 后性情大变,开始不停骚扰别的女孩,喝醉了又告诉她,男人没一个好东西。
这种反差让她觉得很不可思议。
怎么不见一段时间,变化会那么大呢?
因为 PUA 会改写一个人的世界观。
他们不相信感情,只相信技巧和套路是捷径。
PUA 会教他们怎样洗脑女孩,当一个女孩为他割腕时,他内心毫无波动,甚至有些沾沾自喜。
为了不让更多的女孩再上当受骗,她决定站出来,成为那些受害女孩的后盾和依靠。
两年来,向孔唯唯求助过的 PUA 受害者已超 150 名,但这只是很小一部分。
她们都因为曾经的创伤,陷入了长期的抑郁状态,失去了原有的工作。
有些人失眠、酗酒,有些人自残、自杀,最可怕的是,她们都不再信任异性,极度害怕亲密关系。
「我再也不相信任何男人了。
」
其实,PUA 也不是很难识别出来,只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人,一时半会想不到。
如何快速识别 PUA?吴茗是这样说的:
很大一部分 PUA 学员们的朋友圈,表演痕迹都很重,且有规律可循。
他们会很刻意地强调自己有车、有房,经常有意无意间把谈话引到他的传奇经历上,这和正常人说话的方式,是有很大差距的。
那些对你不好、经常玩失踪,忽冷忽热,讽刺批评你一无是处的人,就算不是PUA,也不要再跟他们 谈下去了。
03
被骗不是你应该羞耻的事情
被欺骗过的人,都会陷入一段长久的,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之中。
他们没有安全感,觉得自己很失败,不敢再重建与他人的联系。
很多人会拒绝提起这段往事,不像吴茗那样大大方方地分享自己的经历。
但被骗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。
你会上当受骗,有时候仅仅是因为你是个普通人。
为了修复情感中的创伤,能够重述故事,并为这段过去而哀悼,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。
心理学专家朱迪斯·赫尔曼说:人必须对所有的失丧一一哀悼过后,才能发掘到自己坚不可摧的内在生命。
如果你仍是抗拒、逃避,也就相当于切掉了那部分自己。
伤心,痛苦,生活失衡,是人面对情感创伤的正常反映,你并没有向渣男低头,你只是在经历一段转变期而已。
当你能够心平气和地和别人分享这段经历时,你也同时在回顾过往的创伤,并且与它和解。
摆脱因「被骗」而带来的羞耻感,直面自己过往的经历是走出来的第一步。
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接纳爱人背叛的事实,停止自我攻击,是走出来的第二步。
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女孩甘愿为 PUA 男自杀,都没想到要离开他们,是因为她们已经把 PUA 的打压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,开始不停自我攻击。
虽然大家都知道,你能做且唯一要做的事情,就要趁早离开渣男。
你一定要弄清楚,为什么离不开他。
一个人没办法生存,那就试一试去找工作,或者找朋友帮忙;
一个人太孤单,太孤独,那就去找找一份很忙的工作,或者养一只猫,一只狗。
不要太担心会被报复。
PUA 男投入在每个女孩身上的时间是有限的,他们很可能懒得报复,如果他们真的这样做,报警是最好的方法。
找到根本原因,而不是把一切归咎为「我不行」,你会自然而然地拥有力量,眼前的迷雾也会慢慢消失。
然后,是重新建立与外界的联系。
从那段过往中走出来,你已经学会了哪些人是值得信任的,哪些人是不可相信的。
这时候的你,是安全的。
你会拥有保护自己的力量,你会更加镇定自如地面对众人的目光。
最后,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。
如果一个人走不出来,出现了严重的抑郁情绪、自残倾向,如果一个人面对太痛苦,身边又没有适合倾诉的朋友,请直接寻找可靠的心理辅导。
04
真正爱你的人
不会以爱之名,肆意伤害你
如何去判断一个接近你的人,是不是抱有企图的呢?
真正爱你的人,从来不会打压你。
举我的例子吧,当时遇到的 PUA 渣男,他很喜欢用「打压+鼓励」这一招:
「你太丑了,我家人朋友都说不喜欢你,但我不介意。
」
「你太不懂得努力了,连这点工作都做不好,除了我还有谁会要你。
」
「你怎么可以这样,你亲手毁掉了我对你的信任。
」
听起来也没有什么错,也无法反驳,但这种句式潜移默化就会给人制造一种假象:
你是很差劲的,没人要的,这世上只有他才会接纳你,如果你离开了他,就毫无价值。
人的价值,需要通过彼此碰撞、反馈来体现,而从来没有人怀疑过,别人给回来的反馈是错的。
心理上有一个词,叫做「煤气灯效应」。
它来自于希区柯克的一部电影,《煤气灯》。
影片里,丈夫为了得到妻子的财产,故意给她进行精神暗示。
当煤气灯摇摇曳曳,忽明忽暗时,丈夫坚称煤气灯没问题,有问题的是妻子的眼睛。
一个个「有问题的是你」的信息积累久了,妻子渐渐就相信,自己是真的有问题。
如果有人每天都对你进行打击,说你胖、你丑、你不行,而这个人恰好是你最信赖的,最亲密的人时,你慢慢就会对自己不自信,开始认同他给你制造的标签。
他用「爱」的名义,牢牢掌控了你,而如果没有人给你指出来,你就很难发现这种不知不觉的慢性控制。
那些因为一个缺点而大作文章的人,很多时候只是想满足自己的控制欲。
同样的状况下,真正会关心你的人,会怎么说呢?
他们一样不会隐瞒你的缺点,也一样会指出来让你改正,但却不会把缺点上升到人生价值的层次上。
「最近工作不顺利吗?哪里遇到问题了,我们来看看能怎么解决。
」
「下次遇到这种事要及时跟我说,我一直都在。
」
之前看过一个小调查,10 男 10 女分别对自己和其他 19 人的颜值打分。
女生给自己打的分数远低于平均值,而男生都偏向于对自己的相貌打高分。
很多女孩明明身材匀称、长相正常,却总要说自己很丑很胖,觉得没有人会爱不完美的自己。
她们且听不见别人的赞美,却不停去认同那些说她们丑、说她们不够好的声音。
尽管和你关系好的人,也会批评你,嘴上说嫌弃你,真正出发点都是希望你能过得好一些,别被其他人欺负了,但不会威胁你说,离开我就没有人会要你。
这才是亲密关系里,一个人愿意接纳你的样子。
05
每个人都应该抗击 PUA,
它是一场属于所有人的战役。
每一个人,都脱离不了亲密关系,那么每一个人,就都有可能成为PUA的受害者。
在亲密关系中遭受到的伤害,影响远远比别人想象得要严重。
所以抗击PUA这个精神毒瘤,是一场属于所有人的战役。
大多数亲密关系里的侵害,都发生在沉默中。
要驱赶这些邪恶,靠的只能是打破沉默。
打破「受害者有罪」的流氓逻辑,打破「创伤羞耻感」的无尽困扰,打破「家事不外扬」的长期沉默。
我们每一个人,都有能力对抗 PUA,每多一个人发出声音,就能更进一步制止它继续欺骗他人。
每一个人,都值得被好好爱着。
你,值得被好好爱着。
希望这篇文章,能让女生远离不良 PUA 的魔爪,哪怕只有一个,也值了。
*来源:壹心理(ID:yixinligongkaike),作者:壹心理主笔团 | 曜珏,也想成为能照亮你的光芒。
■ ■ ■
四.今年第一爱情片后劲真大
一部特别懂得说情话的电影。
“别等我了,找一个可以支持你的普通人。
”
“这样的人还没出生呢。
”
一部特别懂得说狠话的电影。
“他把我当成了我妈,所以我用刀子让他明白他搞错了。
”
它还有一段颠沛流离的感情经历,一串好听的歌,一个令人心碎的结局……
它是商业言情片吗?
不,它是今年Sir看得最感动的一流文艺片。
它在戛纳获得了最佳导演,并且即将代表波兰冲击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奖。
必须,推荐给你——
《冷战》
Zimna wojna
千万别被黑白画面吓跑——
外媒一条热评说:
黑白画面中,你能看到最丰富的色彩
果然,每一帧画面都在优雅中饱含深意,每一首歌都在韵味中让你起着鸡皮疙瘩。
也千万别被高冷的片名骗了——
虽然它发生在一段特殊的政治背景里,发生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。
但由大见小地,它给了你一段虽然渺小、却无法忽视的爱情。
可以说,今年最炽热的爱情故事也不为过。
更别被那个“比喻”带偏——
可能因为波兰和我国有过一段近似的历史,所以《冷战》被好多人称为波兰版《芳华》。
虽然它们都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文工团、秘而不宣的情感……可说句得罪人的,不管是时代描摹、宏观意识形态的理解度、还有爱情特写,《芳华》和它都没法比。
看完它,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蹦出一个问题,想问自己:
你到底能为爱情,付出多少?
Sir相信,大部分答案在这部电影情侣面前,都会黯然失色。
来,讲故事——
男主维克多(托马斯·科特 饰),是一位忧郁的波兰音乐家。
电影开始,他听从组织安排走入贫下中农,到乡间采集民歌。
他的任务是,在能歌善舞的村民中,组建一个原生态的文工团。
女主祖拉(乔安娜·库里格 饰)就是被选中的一员。
人群中她并不扎眼。
在灰扑扑的面孔中,第二排第一个的她,很难抓住观众的眼神。
维克多却独具慧眼。
他喜欢她的歌,喜欢她的临场发挥。
也许他更喜欢的是,她眼神里射出的特别。
这姑娘,好像心里特别有主意的样子。
或者说,是一种原始质朴的生命力,带着不加修饰的笨拙和横冲直撞。
她是不惧权威的。
试唱时,哪怕评选老师礼貌喊停,她也要坚持唱完。
– 谢谢
– 让我唱完副歌
她也不那么盲从于众人。
练舞时,她动作不到位,总是慢半拍。
却自顾自跳得很专注。
在那个年代,这让祖拉的个人魅力甚至带有一丝危险,事实也是——
果然,来文工团之前,她因杀害生父未遂,还坐过两年牢。
维克多问她原因,她理直气壮回答了Sir在开头引用的那句台词:
“他把我当成了我妈,所以我用刀子让他明白他搞错了。
”
干净利落,毫无遮掩,爱信不信。
生性浪漫的维克多信了,也彻底被她迷住。
艺术家撩人果然与众不同,他没有展开热烈主动的追逐,只是远远地欣赏她。
用自己深邃的眼睛,不分场合、不分地点地关注她。
也许在他眼中,这不仅是一位值得追求的尤物,还是纯洁生灵的某种象征。
祖拉也喜欢维克多。
因为他懂她的歌,更懂她的心。
虽然他们一个是小资产阶级,一个是无产阶级,但两颗孤独的心,还是挡不住地碰撞了。
迫于当时的环境,这种跨越阶层的恋情是不宜公开的。
再有,据说文工团的政委也看上了祖拉,那维克多就更忌讳了。
要知道,人家上下嘴皮子轻轻一碰,就可以让维克多的人生彻底歇菜。
偷尝禁果虽然愉快,却非长久之计——
他们偷偷摸摸地在田地幽会,在河里裸泳,可他们也越来越期待着,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,和对方在一起。
他们想结婚。
祖拉想把自己彻底变成维克多的女人。
终于,两人决定铤而走险。
维克多计划,在一次赴外演出时跨越岗哨,私奔到巴黎。
那是一个大雪天。
维克多在岗哨边冻冻索索地等祖拉。
他抽完了很多烟,祖拉一直没来。
当夜幕降临,维克多一咬牙,终于自己走了。
这一分开,就是四五年。
再次见面又是一次演出。
祖拉再来到巴黎,找到了已经成为酒吧演出者的维克多。
久别重逢,两人却互有怨气。
维克多怨祖拉:为什么你那天没来?
祖拉怨维克多:为什么我没来,你就自己走了?
没说出口的,是更伤人的一个问题:
我那么爱你,可你又能为我做多少?
怪谁呢?这段爱情先天就不容易。
维克多与祖拉的爱情,发生在一个错误的时间。
电影《冷战》的背景,跨越1949到1964年。
对于夹缝中生存、复国不久的波兰而言,东西两个阵营之间的它,地位很尴尬。
二战之后的两个阵营,就是当时地球的鲜明两色。
分别是美国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自由经济体阵营,与苏联暨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计划经济体阵营。
要么选东,要么选西,几乎没有国家可以不选。
选队站好了,就得跟随着“大佬”,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上展开冷战。
大家都知道 如今的柏林
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冲突的前线
是和平力量与狂暴分子之间冲突的前线
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波兰,也因此非常警惕资本主义的苗头。
组织会在人群中,安插许多“小喇叭”。
维克多和祖拉的感情第一次出现危机,就是因为他得知祖拉其实一直在暗中监视他。
(我要汇报给组织的)就是……战争期间你做了什么
听不听慢节奏的音乐
他们的爱情很像一个比喻,一个关于不同阶级间火药味十足的比喻。
但出走就好了吗?
可惜,维克多和祖拉的分离,发生在两个错误的地点。
波兰和法国虽然都在欧洲,却分属两个阵营。
想见上一面,要等待数年,还要跨越层层阻碍。
再见面,可能已经不复当年人。
– 你有情人了吗?
– 有
– 我也有
如此巨大的阻力拉扯下,反而见证了爱情的忠贞,一个小动作就看得出——
一个明知没有未来的吻之后,祖拉匆匆走开。
可才走出几步又折回来,这一次,是一个浓得化不开的吻。
这个吻的意思大概是:
不管东西差异多大,不管时代多么艰难,我也想和你在一起。
那就牺牲吧。
为了爱情,他们终于开始献祭自己。
几年之后,维克多得知祖拉在南斯拉夫有演出,特意前往。
虽然坐得很不显眼,可舞台上的祖拉还是一眼就锁住了他。
她笑了。
然后更快的,笑容消失。
她知道维克多出现会遇到什么……话也来不及说,维克多就被波兰秘密警察抓走,扔上火车遣返。
请理解一下 我要见个女人
我的爱人 我的生命
你会说这还算好的,没把你抓回波兰不错了。
是,但更大的牺牲还在后面,这一次,轮到祖拉了。
她首先牺牲了婚姻。
她嫁给一个意大利人,终于名正言顺地来了巴黎。
– 所以你结婚了
– 我这么做是为了我们
她放弃波兰国内备受尊重的生活,只为在一个又小又破的房间,和爱人合二为一。
但自由世界,就真的对所有人无差别开放、无等级自由吗?
出身无产的祖拉,融入不了维克多的精英文艺圈。
其实,巴黎的精英们倒挺欢迎祖拉。
但他们的欢迎,总有一种猎奇的味道。
他们喜欢她的气质,一种来自波兰的野性气息。
他们更兴致冲冲地想帮祖拉包装,比如改写一下歌词……可祖拉不懂,也不喜欢。
钟摆杀死了时间
多么愚蠢的文字
出于生计,维克多不顾祖拉感受,让她用法语录了唱片。
不能用母语演唱的祖拉,完全找不到感觉,被维克多指责表现空洞。
最糟的是,艺术甚至侵袭了生活。
祖拉,被维克多的好色导演好友给睡了(也许是导演以艺术的名义,也许是祖拉想报复什么)。
维克多一个没忍住,打了祖拉。
这一耳光,让祖拉火了,也同时让她变得更冷静。
她想清楚了,她要回波兰,还是不告而别。
不想剧透剩下的情节了。
Sir只能告诉你,下面轮到了维克多为他最爱的女人牺牲;而祖拉还会再次为了他,献出更重要的东西……
两人的牺牲越来越疯狂,仿佛他们只能相信——
也许当牺牲变得无限大的时候,我们俩就终于能在一起?
– 带我走
– 我就是为这个来的
这部电影里好听的歌很多,但最不能不提的,就是波兰民歌,《两颗心》。
两颗心,两双眼,是什么在日夜哭泣
你为之流泪的黑眼睛,再也无法与你相见
再也,无法与你相见
谁会爱上这样的男孩
我只是一个男孩,只有我的歌声,我会爱到生命最后一瞬
我会,爱到生命最后一瞬
好听,但不止于好听。
它还是两人爱情的开篇、变奏以及终曲。
这首歌第一次出现,是乡下一个小姑娘在唱。
美好,质朴,歌声穿越了国家与意识形态的铁幕,回到了最本源的“人”。
第二次,是文工团的社会主义大合唱,低语吟唱变得整齐划一,唱出了一个弱小国家的命运。
第三次,是南斯拉夫演出。
伴随维克多被遣返的火车,正好唱到那句“我像个没母亲的男孩”。
此时的维克多,也是个没有母亲(国家)的人。
第四次,是祖拉和维克多在巴黎相聚。
原生态的民歌,变成了小资的爵士风。
歌曲依旧好听,也许更“洋气”了,只是祖拉自己唱得不明所以,表情也跟着变得忧郁。
最后一次,是在法语唱片录好以后。
听着陌生的曲调,陌生的语言……
祖拉明白,她终于把自己搞丢了。
所以你还觉得,这只是一首情歌吗?
这部爱情片,还只是一部爱情片吗?
在《冷战》的结尾,银幕上打出一行字幕:
献给我的父母。
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名字,维克托(Wiktor)和祖拉(Zula),也正是导演帕夫利科夫斯基父母亲的名字。
他创作本片的动机,就源于他父母的故事。
小时候我并不以他们为荣,但长大之后,我才渐渐发现,其实他们是我生平所认识的人里头最有意思的。
他们在华沙和伦敦两地的爱情故事,说来非常复杂。
结婚、背叛、离婚、再婚、再离婚。
两人都在距离柏林墙被推倒不久之前去世了。
两人同样强势,彼此依赖却又水火不容。
他们都爱着对方,却又都无法与对方长期相处。
两人都不是愿意让步的那种性格,谁都不愿妥协。
这两人的性格真有意思,互不让步,谁也不妥协……
不正像曾经的东西两个阵营一般?
伴随着字幕,一首悠扬的钢琴曲响起,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——音乐史上规模最大、结构最恢宏的变奏曲。
《冷战》选取的这一段名叫Aria,是巴赫创造这首变奏曲的主题,来源于1725年,他为第二任妻子安娜·玛格德琳娜所作的一首温柔小品。
简单流动的音符,是维克托和祖拉一生最好的注解——世界、时代、生活就像一首巨大的命运变奏曲,而爱情,只是其中的渺小一点。
最后。
且让我们只说爱情吧。
这古典的旋律,仿佛也在向现代提问。
这是个更简单、更自由的年代,爱情也更加快餐和廉价。
我们常常因为所谓“大事”,委屈了爱情。
我们常常轻易说出“我们不合适”,从而给爱情“止损”。
没人敢说“爱情无价”了。
因此,那个已经成为“世上最傻的问题”的问题,不会再有人问出口:
你到底能为爱情,付出多少?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想看的,胖鸟电影网站上有
编辑助理:阿拉灯神丁